合理的布局策略是通关的核心要素。最佳布局通常采用四排分层防御体系。第一排应部署高防御单位,如重装步兵或重甲骑兵,承担主要伤害吸收作用,防御占比建议控制在总兵力的30%-40%。第二排配置减速与控制型单位,例如减速塔或冰冻塔,通过延缓敌人行进速度为后方输出争取时间。第三排继续补充防御型单位,作为前两排被突破后的应急防线。第四排集中放置高输出单位,如激光塔或狙击手,在安全环境下最大化杀伤效率。
优先升级资源采集类建筑确保经济运转,农业区需靠近水源提升生产效率,工业区则需邻近市场与资源点。防御设施应集中在敌方进攻路线与城市边缘,重要建筑需避开敌方视野范围。科技研究应侧重防御塔攻击力与生存能力强化,例如炮塔射程提升或护甲增强。合理利用地形优势,如将肉盾单位部署在山丘地形提升生存率,输出单位布置在开阔地带扩大攻击覆盖范围。
前排单位选择高血量兵种,中排配备群体减速或定身效果单位,后排配置高爆发远程兵种。辅助类单位如治疗者或护盾师应分散布置,为关键防御节点提供支援。特殊关卡需调整布局策略,例如对抗BOSS时增加控制单位比例,应对人海战术时强化范围伤害能力。随着关卡推进,要及时调整防御塔类型,针对敌方兵种变化更换克制单位。
激光伤害提升、攻击力加成、奖励加成三类道具优先级最高,基础加成达到70%-80%即可稳定通过26000分关卡。核弹作为应急手段,可在高层关卡出现输出不足时扭转局势。泰坦单位需在兵力储备达到数千后激活,其高额伤害适合应对密集敌群。布局时要预留15%-20%的机动空间,用于后期补充特殊防御单位或调整阵型。
每通过5-10关就要重新评估布局有效性,观察哪些区域承受压力最大。通过战斗回放分析防御薄弱点,常见问题包括控制链断裂、输出溢出或资源分配不均。高层关卡建议采用防御塔流为主体的布局,即以防御塔为核心配合少量狙击手和支援者。当常规布局难以应对时,可采用龟缩战术——放弃外围防御,在核心区域集中布置治疗塔与高攻单位。资源采集区需用简易防御塔保护,主要精力放在维持防御循环上。注意保留1-2个空白建造位应对突发状况,同时将自动战斗设置为手动模式,在危急时刻精准释放技能。这种布局方式虽然得分效率较低,但能最大限度延长生存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