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加利亚人有蒙古血统吗?如果问题里的“蒙古”是指公元13世纪以后出现的的蒙古民族,那个答案非常肯定:没有。而如果“蒙古”是指英语里有时会用的“蒙古人种”,也就是黄种人血统,可以说现代保加利亚人也基本上没有。不过保加利亚人作为一个族群,在历史上和亚洲确实有一些关系,甚至和古代中国可能也有一些联系。具体如何就看下文详解吧。来自亚洲的保加尔人当然,如果把这篇文章的主题定义为保加利亚人的历史,其实也并不准确。因为我们首先要谈的是保加尔人(Bulgar),虽然这个族群和保加利亚人有着密切的传承关系,但还是不能混为一谈的。在西方史书中,第一次比较明确的提及保加尔这个族群是在公元480年。当时保加尔人作为东罗马皇帝芝诺的盟友与其一同加入了与东哥特人进行的战争之中。
(保加尔人军队作战场景)
但在这时已经成为了东罗马的盟友,也就意味着这个族群来到欧洲的时间肯定在此之前。事实也确实如此,根据公元五世纪亚美尼亚的史学大家摩夫西斯·克伦纳克西(Movses Khorenatsi)所著的《亚美尼亚史》记载,保加尔人大约是在之前100年,也就是公元四世纪后半叶,分成两拨从亚洲迁徙到了欧洲的。据摩夫西斯记载,当时保加尔人的迁徙在高加索地区造成了巨大动荡。
(保加尔人可能的西迁路径)
而摩夫西斯所记载的保加尔人从亚洲迁居欧洲的时间,和欧洲历史上重要的一页,也就是由匈人西迁所导致的民族大迁徙几乎是同一时间。所以后世史学家普遍认为,保加尔人的西迁其实也是匈人西征的一部分,所以保加尔人当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被视为是匈人的一个部落,或者至少是臣服于匈人的一个部族。
在公元五世纪初保加尔人和匈人一同攻击到了位于南欧的喀尔巴阡山脉,在这里他们杀死了日耳曼伦巴底人的国王阿杰尔蒙德。但不久之后伦巴底人在其新首领赖米乔的带领下几次大败保加尔人,最终使保加尔人臣服于自己,并随自己一同攻入了意大利。但不久之后,保加尔人转投东罗马皇帝芝诺,与其一同与日耳曼东哥特人作战。
(大保加利亚王国灭亡后几支保加尔人的迁徙路线)
在此之后,保加尔人和其他一些匈人部落开始与周边的日耳曼各个部落以及东罗马等势力频繁的合纵连横,互相攻伐,形成了混战的局面。而在此后的几十年间,保加尔人曾经多次攻入今天保加利亚境内的色雷斯地区,逐渐在此地积累了越来越雄厚的实力。但可以说到这时,保加尔人作为一个部落,仍然没有完全脱离匈人的范畴。比如在公元555年中东地区的史学家扎卡利亚斯留下的记载中,保加尔人被列为了匈人的13个部落之一。在公元632年,保加尔人在今天的乌克兰南部和俄罗斯西南部建立了大保加利亚王国。但很快,大保加利亚王国就在东西两个方向受到了斯拉夫人和可萨突厥人的夹击,最终在公元665年走向解体。之后有一部分保加尔人臣服于可萨突厥人,建立了伏尔加保加利亚王国。而另一部分保加利亚人则在十几年后进入巴尔干地区,建立了保加利亚第一帝国,成为了较早在欧洲腹地立足的亚洲游牧民族之一。
中国古籍中的“保加尔人”所以说保加尔人是来自亚洲的游牧民族是没有太大疑问的。不过要追溯起保加尔人的起源,在欧洲古籍中,基本上最多只能追溯到北高加索地区和哈萨克斯坦境内,但这个族群进一步的来源,也就是说他们究竟是中亚地区的原生族群,还是更早期从其他地区迁居到中亚的就没有人知道了。
不过随着近代历史研究的深入,许多研究者发现,欧洲民族大迁徙期间一些被匈人裹挟到欧洲的不同族群似乎都能在中国历史记载中找到一些影子。比如前文提到,中东史学家扎卡里亚斯曾在自己的著作中列出了13个匈人部落的名字。其中除了保加尔人之外,还有几个都被认为与亚洲历史上一些非常重要的族群相关。比如其中一个叫福特利特的部落,就被许多史学家认为是指中国史料中曾经提到,在中亚也曾称霸了200年左右的白匈奴嚈哒(yàn dā)人(Hephthalite)。而另外一个被称为萨比尔(Sabir)的部落,则有许多历史学家认为至少其名称和中国古代的鲜卑源自一个共同的单词。
(公元4世纪欧亚各个游牧族群之间的关系也错综复杂)
而顺着这个思路,一些历史学家在中国的史料中也发现了有可能和保加尔人有亲缘关系的族群。说到这里,我们要先回过头来说说保加尔人为什么被叫做保加尔人,也就是“保加尔”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现在相对主流的观点认为,“保加尔”这个词来源于早期的突厥语的bulga一词,而它最初的含义应该是“混合”、“混杂”的意思。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这个词引申的词义有“扰乱”、“打动”和“反抗”的意思。因此,“保加尔”这个族群的名字就很有可能有两重含义,一是混血民族,二是反抗者。
在对“保加尔”这个族群的名字有了大致的定义之后,一些中外学者还真就在中国史籍中找到了与其非常类似的一个族群,名叫“步落稽”。这个步落稽又被称为稽胡,据中国史料记载是源于南匈奴的一个族群。他们在北魏时代迁居到今天的山西和陕西一带,逐渐从一个游牧族群变成了一个农耕族群。但在整个北朝时期,他们曾多次起兵反抗北魏和北齐,一度成为北朝政权的大患,将其称为“胡荒”。而之所以有学者把步落稽和保加尔这两个族群联系在一起,当然首先还是因为其名称。
(步落稽可能是源自南匈奴)
这种观点认为,“步落稽”中的“步落”对应的就是“保加尔”(Bulgar)中的“保”(Bul)。而“稽”虽然和“加尔”(gar)读音看似有些差距,但古汉语的读音和现代其实也不一样,在古汉语中许多其他语言中以-ir或者-ar结尾的词汇,翻译成汉语时,经常会被翻译成以i读音结尾的字。比如前文中提到有学者认为“萨比尔”(Sabir)和“鲜卑”可能是同一个词,部分也是基于这个现象。所以“保加尔”和“步落稽”也很有可能是对同一个词的不同翻译。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理由是,刚才我们提到“保加尔”这个族名的意思很有可能是混合民族的意思。而步落稽在中国古代曾经长期被归入杂胡族群之中。那么“杂胡”的含义,大家一看字面意思也都能很清楚的了解了,它也是“混血民族”的意思。而中国古籍中还记载,步落稽这个族群是“胡头汉舌,其状似胡,其言习中夏”,也就是说在当时虽然已经说汉语,但长得却还有比较鲜明的白种人特征,这提示这个族群也基本可以肯定混有大量白种人血统,这也使其更加符合“杂胡”的特点。
另外还有一个理由也支持保加尔和步落稽可能有密切关联,既虽然“保加尔”这个词可能含有“混血民族”或者“反叛者”的具体含义,但在欧亚历史上,凡是曾被称呼为“保加尔”的族群,其族源基本上都可以追溯到早期欧洲历史上记载的保加尔人,所以很明显“保加尔”这个名称从很早开始就是同一个族群的专有族名。因此,如果“保加尔”和“步落稽”这两个名称之间确实有关联,那么很大概率这两个族群也就确实有着共同的起源。当然,这一观点目前还只是一些学者基于语言学和零星史料的推论,暂时还只能算是一种假说。
从保加尔人到保加利亚人说完了保加尔人和中国古民族可能的联系,我们再来说说保加尔人在欧洲经历的沧桑巨变。刚才我们提到“保加尔”这个族名最早可能是来自于一个突厥语单词,所以早期的保加尔人很大概率是一个说突厥语的族群。但这里要说明的是,保加尔人是说突厥语的族群并不能代表匈人也是说突厥语的族群。因为现在比较主流的观点认为,无论匈人和匈奴是否有关,这两者基本上都是由说语言和人种都不尽相同的部落组成的联合体,所以其中任何一个部落都很难代表匈人或者匈奴的全貌。
(第一保加利亚帝国)
但早期的保加尔人是说一种特殊的突厥语确实是大概率的史实(也有学者认为早期保加尔人是说伊朗语族的语言)。公元681年,他们在今天保加利亚所在的区域及其周边建立了第一保加利亚帝国。但既然说他们是从亚洲迁到欧洲的民族,也就意味着当地其实在原来就有土生的族群。
因此在保加尔人来到当地之后,不可避免的就开始和当地原有族群色雷斯人发生了一定融合。而且,在此前后从亚洲迁入欧洲的族群其实不只有保加尔人,还有一个同样来自亚洲的阿瓦尔人(可能是中国古籍中的柔然余部,参见桃花石杂谈其它文章)也西迁进入了欧洲,甚至可以说保加尔人从里海和黑海地区继续西迁到巴尔干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阿瓦尔人驱赶的结果。
(不同斯拉夫部族在当时已经大举迁入巴尔干地区)
而当时受到阿瓦尔人驱赶的其实也不只是保加尔人,还包括原本生活在东欧大草原上的许多斯拉夫人。当时这些斯拉夫人成为了阿瓦尔人和保加尔人争相掠夺的劳动力,所以第一保加利亚帝国之内的斯拉夫人也开始越变越多。虽然早期他们在第一保加利亚帝国是被统治的族群,但因为其在周边地区人口基数上拥有绝对优势,所以很快斯拉夫人在后来的民族融合中就成为了主导。所以虽然第一保加利亚帝国并没有发生过统治民族的显著更迭,但包括其统治阶层在内的所有族群却迅速地斯拉夫化了。
到公元864年前后,第一保加利亚帝国已经成为了巴尔干地区斯拉夫人的文化中心,保加尔人在这时也已经完全融入了新产生的保加利亚人之中,在此之后就基本上被视为南方斯拉夫民族的一员。而这个背景复杂,身份转变又如此彻底的族群历史,在整个世界史上也堪称是非常独特的一个篇章了。(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告知删除)保加利亚完全没有蒙古血统。保加利亚这个名字是从突厥语鞑靼人的一支保加尔人那里演变过来的。保加尔人是由生活在东欧草原南部的各种说突厥语的部落融合而成,在不断受到东方突厥语部落冲击的情况下西迁巴尔干半岛,由于其统治范围内绝大多数都是各种印欧语族群,尤其是南部斯拉夫族群。定居以后逐渐融合当地印欧人开始斯拉夫化,最终从一支突厥语族群演变成南斯拉夫人的一种。蒙古人从未统治过保加利亚,也从未迁居保加利亚。保加利亚斯拉夫化后长期臣服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大量奥斯曼人移居保加利亚,对其血统产生影响。奥斯曼帝国瓦解后,保加利亚驱逐了大部分奥斯曼人,强制同化了无力搬走的奥斯曼人,维护了南斯拉夫族群的属性,还在二战后拒绝了有亲缘关系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加盟的邀请,极力保持了保加利亚民族的独立性。